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论坛 > 经验交流
民事判决书“核心部分”的写法与技巧
作者:市中院民二庭 龚松青  发布时间:2009-02-06 15:32:27 打印 字号: | |
  民事判决书是公正的载体,是司法机关体现公正的外部表现形式。如果裁判文书千案一面,缺乏论证、断理,看不出判决结果的形成过程,缺乏说服力,就会严重影响司法公正。裁判文书理应无懈可击,使之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文明、公正司法形象的载体,真正具有司法权威。证据分析、论证说理显然是民事判决中的核心部分,成为提高裁判文书质量的重要问题。

  笔者以为,民事判决书的改革应当实行“繁简分流”。所谓“繁”就是指案情复杂,当事人举的证据较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所谓“简”就是指当事人对争执的焦点分歧不大、双方所举的证据较少、案情简单、双方陈述基本一致,仅就当事人争执的一、两个焦点分析论证即可释阐法理,判定权利义务归属。该繁则繁,该简就简。

  一、几种证据分析的写作方法

  (一)先总后分。先总后分就是将原、被告双方陈述一致的事实证据进行归纳确认下来,一般表述为“双方当事人对下列陈述一致,本院予以确认。”之后再将双方当事人有争执的焦点归纳出来,一般表述为“原、被告有下列争议的焦点”,将原、被告所举的证据及人民法院结合当事人争执的焦点分析、论证,决定取舍证据,说明取舍证据的理由,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民事案件。多数案件适用此法。

  (二)先分后总。先分后总有三个步骤:一是将原、被告、第三人所举的证据逐一排列,不仅要写清证据的名称,还要写明当事人所举证据拟证明的对象。一般表述为“原告围绕自己的主张提供了下列证据”;二是对一方当事人所举的证据,其他当事人对其所列的证据逐一进行质证,并将质证过程叙述清楚。质证当事人举出反证的应当交另一方当事人再行质证。质证过程应当一证一质;三是合议庭对举证、质证、反证的情况进行评析,采用“筛选法”对证据逐一进行过滤,逐一进行排除,然后留下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若干个自然事实,且这些自然事实(也叫良然事实)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并互为印证,形成证据链,从而将若干个自然事实上升为法律事实,为后来的审理查明事实作好铺垫。第三个步骤一般表述为“合议庭评议认为”。这里的“合议庭评议认为”就是合议庭取、舍证据的理由,为什么采信此证据,为什么否认彼证据应当写明。凡是当事人所举证据都要进行质证、认证,都要说明取、舍的理由,不能以当事人所举证据与案情无关或无理搅三分为由随意不论述。一般来说,认证程序中不能用“本院认为”来代替“合议庭评议认为”,因为“本院认为”是一种制式规范,是判决中将合议庭的意见上升为法院处理意见的必由过程。此类表述方式适用于案情疑难、民事法律关系复杂、当事人所举证据较多、以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

  以上几种对事实证据的分析方法通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使得案情事实已然清楚。可以将自然事实上升为法律事实,一般表述为“综合以上的证据分析与认定,经审理查明”。用简洁的语言将法律事实罗列出来,审理查明即告完成。

  诉讼程序中采用其他法律规定的方式解决过实体问题的应在“本院认为”之前叙述清楚。如先予执行、财产保全、财产评估、鉴定等,且独立成一自然段。

  二、“本院认为”的几种表述方式

  论证说理是“本院认为”的内容。如果说对证据的分析与认定是判决书的核心,那么“本院认为”中的理由阐述则是判决书的精华。这是昭示法、情、理的窗口,既不能说的过于专业化,也不能写的过于口语化,要既通俗易懂又循循善诱。既要有张扬、鼓励,又要有规劝、批评,两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实践中,民事责任大凡分两类,一是违约责任,二是侵权责任。义务人所承担的责任方式不一,在论证说理的方式方法上也应不一样。

  (一)先法理,后事理。先将案件所应援引的法条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说清楚,使当事人明白依法应承担的责任。一般情况下应当就案情最直接使用的法条进行阐述,如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对法条有补充完善之功效时,也应一并阐述清楚。尔后,结合案情分析违约的性质、起因、后果以及各方当事人在本案中的责任。一般来说,违约责任适用此类方法。

  (二)先共性,后个性。法条是归纳总结事物个性后将人们的价值取向法制化的具体表现。如民法通则中的每一个条款均是规避该法条行为共同所有的特征,这种共性的社会化集中代表了某一社会现象,虽为法律所不恕,但确实存在于人们现实生活中。先将某一社会现象的共性予以剖析,分析出规避法律的实质共性。根据已得出的行为违法性的实际,结合法条的禁止性规定再作分析,从中看出某一侵权责任与某项法律制度相悖,因此派生出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再结合案件当事人的行为与法律禁止性规定相互比较,从中折射出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违法的特征,理应承担民事责任,一般来说,侵权责任适用此类方法。
责任编辑: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