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通过竞争上岗担任执行局执行二科科长的王胜法是蚌埠中院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在法院工作十年,他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赞赏,以突出的工作成绩获得多项荣誉。
王胜法2001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专业,同年通过全省法院招考进入蚌埠中院,先后在书记官处、立案庭、刑一庭工作。2005年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2009年被任命为审判员,2007年、2008、2009年连续三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08、2009年被评为全市法院优秀法官;2010年9月,被评为蚌埠市第三届杰出青年卫士。
2007年以来,王胜法同志共审结刑事一审案件52件,涉案被告人110余人,办理减刑假释案件400余件。对近80名被告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其中死刑4人,对3名被告人宣告无罪。有力打击和惩罚了犯罪,维护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刑事一审案件一般都是本地区的重特大案件,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处理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他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始终做到细心细致阅卷,严格审查证据,准确恰当量刑、做好息诉服判工作。
打击犯罪是刑事审判的根本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那些杀人、抢劫、绑架、贩卖毒品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王胜法同志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从重从快审理,对那些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坚决依法重判,直至判处死刑。如他在2009年审理的朱某某、王某故意杀人一案,该案曾被中央电视台进行过专题报道,在当地群众中影响很大,反应强烈。接到案件后,他全面审查了所有的证据材料,主动约见被害人亲属,并多次前往案发地向群众了解案件的前因后果。在全面、准确掌握案件的所有情况之后,他依照程序向合议庭、审委会汇报,最终依法对两名被告人分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为了能让被害人亲属早日得以慰藉,过个安心年,王胜法同志加班加点,赶在春节前二天将判决书送给被害人的亲属。2010年的春节前,蚌埠地区连续的低温和降雪,路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从蚌埠到被害人家只有20多公里的路程,却开了2个小时的车才赶到。该案被害人的亲属基于对法院工作的感谢和王胜法同志冒着冰雪送达判决书的感动,主动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该案的审理不仅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满意,体现了非常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刑事案件的证据材料一般比较多,如王胜法同志审理的被告人施某某等十四人的盗窃、抢劫案件,共有十一本案卷,近两千页的证据材料。因此,无论是庭审、还是甄别审查证据、制作裁判文书都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和体力。在该案的审理过程中,他严格审查证据,严谨认定事实,对可能影响案件的每一个疑点逐个排除,做到判决书认定的每句事实描述都有相应的证据证明,真正做到以证据说话。该案最终有两名主犯被判处了盗窃罪的最高刑期即无期徒刑。宣判后,十四名被告人均服判,没有一人提起上诉。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基本原则。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将会影响被告人的一生,甚至生命,因此,对于证据的审查格外严格,不能存有任何疑点。王胜法同志曾审理过一起合同诈骗案件。公诉机关指控三名被告人涉嫌合同诈骗他人钱款700万元,而三名被告人及辩护人均提出该案只是经济纠纷,不构成犯罪。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代表着三名被告人天地之差的命运。如果法院最终认定该案构成犯罪,那么三名被告人将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刑罚。接过案件之后,王胜法同志感到颇有压力,因为该案所谓的被害单位之一是蚌埠市的一家有影响的企业,有关领导也曾指示要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王胜法同志抛开了一切干扰,开始认认真真的研究案卷。当看到案卷中一份浙江高院的民事判决书时,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原来公诉机关指控的第一起犯罪事实,在公安机关立案之前已经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作出了民事判决,并且已经执行完毕,而指控的第二起犯罪事实仅是被害单位不同,其他事实和第一起案件基本一致。该案最终一审宣告三被告人无罪,公诉机关提出抗诉后,省检察院没有支持抗诉。当看到三名被告人宣判时留下的激动和感谢的泪水,王胜法同志感到无比的欣慰,他为自己对法律的坚持和信仰而自豪,这也使他在以后的办案中,更加坚定了法律至上、证据至上的信心。
在办理案件中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是王胜法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五十多件案件,涉及了近百个家庭,无论是面对哪一方的当事人,他都能平等对待,热情接待。在他审结的案件中,既有被告人被判决死刑的,也有依法宣告无罪的,还有因为刑事政策的变化而只能判处死缓的。不管案件的判决结果如何,他都能够给当事人剖析事实,阐明法律。此外,他充分利用曾在信访接待中心积累的信访经验,在面对当事人时做到心平气和,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全面解释。截至目前,他所审理的案件中,没有一个案件的当事人或其亲属进行过申诉、信访,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
刚刚走上执行工作新岗位的王胜法,又在为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奔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