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案前段时间一直在网络上吵的纷纷扬扬,让每个人悲愤痛心,因失去一个阳光的男孩,因失去一个优秀的学子,因失去一个专业的医生,更痛心的是黄洋案失去的不仅仅是黄洋一人,可能还有那个历经层层选拔走进名校成为高材生的林某。残害同学的传言虽然是一个人们最不愿接受的事实,但随着网络发出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的消息,人们心中对林某的期待在一点点消磨。时至今日,虽然黄洋案一直没有结果,但时间抚平了大众的记忆抚平不了的是受害人家属内心的痛苦和对公正的期盼。
黄洋案之后,网络连续爆出多起大学校园凶杀案,大学校园原本是圣洁平静的象牙塔,为什么近日来血案频发?留给我们社会更多的是反思。首先,学校管理需要反思,经警察证明,黄洋所中之毒来自学校的实验室,一个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提供科研的地方,却成了为凶手行凶提供便利条件的场所。如果实验室有严格的监管制度,也许悲剧就不会如此轻易的发生。其次,教育体制需要反思。我们国家自古以来都是“一考定终生”,高考考出高分进入名校就意味着是一个高智商的优秀生,就意味着一份好的工作,就意味着人生的一帆风顺,而忘记了一个优秀生最起码应该具备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第三,家庭教育需要反思。有人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压力大,我个人觉得,大学生压力大是肯定的,但压力大绝对不可以成为犯罪的理由。前两天我在马路上看到一位拉排车的老人——一个断了脚的残疾人,吃力的拉着一车废品,整个车子的东西卖不了几十块钱,但他却在迈出艰辛的步伐的时候展现出对生活的期待,对生命的感恩,难道一个名校的研究生压力大过一个食不果腹的残疾人?这个显然是不成立的,大学生之所以出现扭曲的不耐压现象和中国的家庭式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现在的家庭教育把太多的期望放在子女的成功成才上,子女小的时候只关心成绩,子女大了以后只关心工作,而唯独忘记了关心孩子内心的那点小需求,那点小情感,忘了教会孩子如何去原谅和宽宥他人,更忘了告诉孩子对生命应有的敬畏和感恩。
一桩未决投毒案,或许凶手只有一人但罪人却不止一个。法律可以宣判凶手的罪行,却无法宣判罪行背后的隐痛,如果只是想依靠法律来解决社会问题,类似的悲剧可能还会继续重演。林某是不是黄洋案的凶手固然重要,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我们社会要敢于反思自己过失,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要敢于釜底抽薪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
(文章来源:怀远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