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慨叹“百无一用是书生”,甚至疾呼“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这里暂且不考作者彼时的言外之意,但知后来不乏人以这话调侃自己或讽议别人。于是在漫漫历史长河边,那些肩负行囊,求索进取的“书生”几乎成了无成和无奈的代称。其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真相并非这样。
所谓书生,就是读书人。而书生气,则通常指知识分子只顾读书,不关心生活中其他事务的习气。在这里,作为读书人的书生是无辜的,问题出在学用脱节、知行不一的读书习气。而较之于书生气,书卷气则清馨流韵,是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气质。这种风格是不同凡响的风格,这种气质是入时而超脱的气质。书生百面,可略列几种。有思想深邃引航苍生的书生,有浅尝辄止苟且混日的书生,有“人一阔,脸就变”自命不凡的书生,同是书生,可谓优劣相差,天壤之别。
从古至今,大凡自叹书生无用者,都是些怨恨其行未能立竿见影的急功近利之辈。他们怀着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和“学而优则仕”的心态去读书经营,一旦受挫无果,便斯文扫地,生出读书无益、书生无用之叹。这不是真正的书生,是碰壁而泣的书呆子。书呆子充其量只能算是下九等的书生。真正的书生,追求真理,学而不倦,足立于生死之边缘,舞起于思辨之危弦。他们永远不会因为受到环境、条件或诸多人为因素的限制,未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否定书生的价值。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固然依靠芸芸众生薪火相传的不懈实践,同时也需要非凡的书生譬如老庄孔孟李白杜甫们进行分门别类的萃取总结,这恰似基本的生产劳动与精密的科学研究的关系,原料积累与加工提纯的关系。这些书生之性灵恰似田田荷叶上的雨珠,如灼灼花朵上的清露,晶莹耀生,碎也润物,其美无可取代,其益唯命知补。
人皆学始,书生堪用。孙中山是书生,成了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先行者。一代伟人毛泽东经过浴血磨炼,成为上一流的书生。他高歌“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携卷开步,浩气如虎;他阐明“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个愚蠢的军队”,同时大力推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李大钊也是书生,一个最初发起创立中国共产党的书生,一个“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书生,一个为苍生立命而视死如归的书生。显然,成功和光荣属于百折不挠、永不言悔的书生。
实现中国梦,匹夫当自强。我们要顺应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大趋势,富有书生情怀,博学专攻,涵养性情,厚积薄发,不辱使命。要有点书卷气,做到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力求学为人师,身为人范,无愧寒窗十年,不负为人一生。
一言以蔽之,活到老,学到老,课堂内外,新生老生,走出校门,撇开各自的社会角色,大家都是书生。愿君自重,善始善终,不要辱没了书生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