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法院网讯 近日一起让原被告一对好友三年来寝食难安的民间借贷案终告执结。
2009年5月,秦某因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向朋友吕某借款18万余元,约定半年内还清。不料几个月后,秦某的店铺因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18万余元的巨款自然也无法清偿。迫于无奈,吕某只好一纸诉状将秦某诉至法院,要求秦某还款。法院判决后,很快进入到了执行阶段。但这时执行法官却遇到了第一个难题——秦某虽然态度明确,愿意还款,但是由于当时做生意时资不抵债,秦某借了不止吕某一个人的钱。并且在仔细查证了被申请人秦某及其妻子的账户后,执行法官发现,除了其与其妻儿现居住的一套房屋之外,秦某没有任何可供执行的款物。2010年11月,执行法官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秦某所有的该处房屋进行了查封。查封后不久,在我院的委托下,安徽省物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对上述房产进行公开拍卖。
然而不久,执行法官刚安下来的心又揪在了一起,另一个难题出现了——由于秦某所有的这处房屋建筑年代长,房屋结构和房型都比较老旧,加上评估价过高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经过两次拍卖,该房屋都因无人举牌而流拍。执行法官“以拍卖方式获取价款然后赔偿申请执行人借款”的计划也因此宣告破产。
但执行法官并未因此而气馁。而是重振旗鼓,重新分析案情,找到申请执行人吕某及被申请人秦某,详细地向他们分析了该案的复杂性和难度,并表达了希望不伤筋动骨解决此事的决心。首先,执行法官从“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个古语说起,让秦某认识到还款的必要性;再次执行法官分析了房屋难以拍卖的各种原因,希望得到二人的谅解;最后执行法官以人情说理,秦某和吕某毕竟是多年朋友,否则当初秦某遇到困难,吕某也不会大方的借款。最终在执行法官的积极斡旋之下,秦某和吕某达成了谅解,吕某当场表示愿意接收秦某所有的房屋,以此来抵作价款,余款不论。自此,秦某与吕某这对多年的朋友再次握手言和,这起难题也宣告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