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随笔札记
风物长宜放眼量
——小追求,大格局
作者:邱亮亮   发布时间:2013-11-13 16:25:52 打印 字号: | |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事之所成,皆需点滴积累而就。若只看一时之利而不计长远,则又如何沉潜蓄势而一发千里?
    我们逐渐脱离物质匮乏所带给我们最原始的痛楚,旋而陷入一场精神的危机。焦虑,狂躁,迷茫,懈怠,都使我们的青春在放纵与懦弱中沉沦堕落。我们习惯性大框架的思维,却很少能从细微处着眼,更奢谈从日常的实践中做起。

    俗语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何处为“高”?何者为“低”?能开眼界,阔心胸,长本领,砥砺青春则为“境界”之高。可俯首,肯吃苦,能耐劳,磨练意志则为“姿态”之低。对生于阡陌,求学都市的我们而言只有顺应时代的大格局,首先做到“低姿态”方能获得“高境界”。而不是,沉浸于自我颓废的“小情绪”之中,在消极的心态中用一种“传销式”的“心灵鸡汤”来对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残酷现实视而不见。对于我们而言,尚没有对青春回忆的资格,我们要做的便是让青春在心底凶猛的燃烧。唯此,方可照亮那暗淡无光的人生。

    允日允新,学而不辍。时代的危机感,在改革的拐点使人们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和深深的压抑。任何消极愚昧的退缩,都无法带给我们所谓“稳定的安全感”。一个极具竞争活力的社会,是拒绝任何所谓“稳定”奢望的。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曾指出:我们现在面临一种巨大的恐慌,那便是“本领”的恐慌。时至今日,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正在面临一场“本领”的恐慌。长期的懈怠使我们本不厚实的“老本”也逐渐的所剩无几,面对新问题和新理论,我们更是变的黔驴技穷。学习,一种原始的动力,一种希望的所在。更是一种在大格局下,不断适应时代的小追求。

    诚实做人,精于做事。与生存之外,我们撇开所谓的道德不讲,人总是应该有点品格的,有点风骨的,更应该有点气节的。理学大家王阳明主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并强调“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从中不仅自省:我们掌握的知识还太少,接触的实践很有限,对于本专业的理论前沿更是懵懵懂懂。这都应该激发我们强烈的求知欲,对于本职工作如何穷尽己所能,不断积累,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奋而前进。

    宋代程朱理学大家张载曾有句旷世豪言来阐明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这或许才是历史赋予青年一代真正的理想。理想的远大,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实践。对于我们升斗小民而言,自不敢担这历史的重任。能在学业工作之中做到“务求实学,存是去非”便也是难能可贵贵了。

    反思以往,虽也曾浪费这青春韶光。但今日方感时代的危机与紧迫便是给予自己的当头棒喝。反观自己浅薄粗鄙,求学之路尚且漫长。但求知之未晚,勤思苦学以补己生性笨拙。

    故此,借诗自勉“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来源:怀远法院网
责任编辑:郭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