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意思是君子有高明的、超脱的远见,而小人只注重现实的、浅近的实际利益。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意思是君子不可以从小事上去理解,却可以在大事上承受;小人不可以从大事上承受,只可以从小事上去理解。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惠。”意思是,君子的思想中心在道德方面,讲究行使仁义之道;小人则不是这样,往往认为有钱就是好的,想念的都是财富、利益。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正义与德行,小人则利欲熏心,一味钻营取利而已。孔子还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思是君子度量宽宏,心胸开阔,光明爽朗,神色舒泰而不骄傲;小人度量狭窄,挟怨抱恨,得志时往往骄傲自大、盛气凌人,难以作到心境泰然。他还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自立自强,靠自己发奋努力成功;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总是设法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索求好处。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意思是小人对待自己的错误总是文过饰非,千方百计掩饰,把责任和过错推到别人身上。……在《论语》中,类似这样的辨别君子与小人的言论很多,大都能发人深醒,足可作为个人修养和处世观人的龟鉴。在对待这“名利”两个字的问题上,君子和小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君子并非不看重名利,而是“见得思义”。他反对的只是小人那样的“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以及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去谋取私利等对待利益的态度。在孔子看来,“名利”二字中,君子更看重“名”,而小人则更偏重“利”,当二者如“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君子舍“鱼”而取“熊掌”(即“名”),小人则选择“利”,不顾道义。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窃窃。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本身的修养。君子会把很多事看得很开,不喜欢讲别人坏话,做事总是很明亮。小人可能心态差一些,很多事看不开,不能接受别人的得意,喜欢讲别人的坏话。所以古人认为,判别君子与小人,只要从“利”、“义”的选择上就可以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