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古代交通闭塞,信息不通,“难知马”、“不知马”尚可理解,而今是信息爆炸时代,理应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但事实上,个别领域被驽马、骞牛把持着,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的甚至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是谁给了他们如此大的权利让他们胡作非为的?是那一些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伯乐”们。那又是什么力量使“伯乐”们如此昏庸,牛马不辨,良莠不分,专用骞牛劣马,而对千里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呢?是孔方兄,是骞牛马嘴里吐出来的“牛黄与马黄”。伯乐们是在“寻财”而不是在“寻才”:“有财便有才,无财便无才”。
新世纪寻才,首先要有寻才的伯乐。然而,才常有,伯乐也常有,但不寻财的伯乐不常有。所以要解决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伯乐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就难以觅到真正的栋梁之才。
仅仅靠仁义道德让伯乐们自己约束自己是苍白无力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人是很自私的动物,拥有相马的权利,无疑为这种自私输入了诸多的活力和方便,使他们可以很随便地与骞牛驽马们暗中交易,将其扶掖到千里马的宝座上去。这里原因固然很多,但用人制度不健全、没有一个可操作的相马标准,恐怕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否则,同样是华人,为什么很多人在国内默默无闻,而一到了美国就成了大才呢?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说法固然令人欣慰,但是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新世纪寻才迫在眉睫,但如果不健立切实可行的寻才用才制度,就不可能真正发现和使用贤才栋梁。
所以,要想使中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首先要进行体制改革,让权才、权财交易彻底绝迹,才能真正让千里马驰骋在华夏的沃土上,我们的民族才会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