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H大南门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巷,官方的名字叫做“桃李巷”。因为在学校的最南边,学生都习惯称它为南巷或者直接叫它小巷。我读书的时候小巷还没有整改,脚下是高高低低的石板路,周身是坑坑洼洼的青石墙。隔壁院子里的藤蔓植物顺着不高的墙头延伸过来,垂挂着像门帘。走到小巷的中段就是“在路上”,开店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眉目清秀的女子。
在路上虽然地处偏僻但是装修却很考究,墙壁是醇厚的酒红色和温暖的姜黄色,沙发很宽大,可坐可卧,店里除了卖咖啡小食还提供免费的图书和杂志。店主人是讲究的人,店里禁烟也不售酒。上学时候我们对店里的两件事比较感兴趣,一是整个店里的墙面上都画着一条细细的小路,路上写着地名还配有相应的明信片,或是拍摄各地风景的照片,明信片和照片都被装裱的很精致,错落有致的排列在墙上。二是我们从来没见过这间店的男主人,我们都在猜想这个三十多岁的美丽女子会有怎样的爱情故事。
终于没有抑制住好奇心向女主人打探,女主人告诉我们她和男主人都是本地人,是中学和大学同学,两人毕业后都去了大城市闯荡,后来双方父母年龄大了,女主人考虑回到家里照顾父母,男主人继续在外拼搏养家。这些年男主人因为工作原因走了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寄一张当地的明信片或者拍下许多美丽的照片,久而久之,这些明信片和照片就攒了一大摞。开店的时候女主人就把这些明信片拿了出来作为墙壁装饰,也成了这家店名的由来。男主人用这种方式把每个地方的美丽风景都传达给他的妻子,他就像带着两个人的眼睛,和她一起看细水长流。离开大学已经两年,不知道在路上的墙上小路是否依然在延伸或者男主人已经停止了奔波,用另一种形式延续着这条路。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承受一些奔波的苦楚,远离熟悉的地方和亲近的人,“在路上”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种常态,可是无论身在哪里,只要有一个港湾始终留给我们承载心中的温暖,即使在路上,我们依然会走的踏实、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