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楼梦》的时候,曾经最敬佩的是王熙凤,她是新一代女强人(也是女汉子)的典范;也曾最不喜林黛玉,小家子气,太小女人,依附于他人的菟丝花的楷模;最惋惜的则是李纨,她是封建传统对女性禁锢的悲伤产物。李纨年轻丧夫,便一直与儿子住在贾府,恪守妇道,相着夫的牌位教子,从未产生过任何绯闻,清白的不似贾府中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温婉的典型中国女人却在守寡,一辈子孤孤单单。如果不是贾府那么快就衰落了,估计等她守够了二十年,一个御赐的“贞节牌坊”绝对是不成问题的。这就是“三纲”对一个正常女性的无情摧残! 然而现在再看《红楼》,又会发现,王熙凤的“辣”始终没有脱离封建后宅女子的那一点眼界上,放印子钱、还有买卖官职无一不是她眼光狭小,只局限于内宅那方天空的表现。而又由于王家对于女子的轻视程度,以至于凤辣子这样的人物也只能“识得的字还装不满一个大箩筐”,“想干的事太多但知道的太少”不能不说是造成她之后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但同样的,林黛玉绛珠仙子林黛玉则就是“知道的太多了”的一个典型。人们常说学以致用。如果满腹经纶,却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实现自己,那么大多成为的都会是一个文人骚客。且看从战国时的屈原到唐宋时期的李白、陆游等人,像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等情操的诗词歌赋有几个是正当年正掌权正满腔抱负也正好自我价值得以十分体现的当时人物做出来的?林黛玉就是这么个人物。我总觉得“玉带林中挂”这句箴言说的不是林黛玉本身的最终命运,而是她作为一个女子,又是一个封建时期满腹才学的女子,那些封建社会的条条框框就像是达克摩斯之剑一般束缚于她的头上。也正是这个原因,她才能吟出悲悲戚戚的《葬花吟》,唱得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这样的诗句来。但可惜的是,她的抗争只是在个人思想上的,首先这种思想在当时无法普及,其次这种思想在其本身来说从根本上就无法突破,最终只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干干净净离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