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随笔札记
游岳麓书院记
作者:夏怀兵  发布时间:2014-04-21 15:13:07 打印 字号: | |
  长沙岳麓书院,心一直向往之,2010年,借红色旅游的便,终于宿愿得偿。座落于岳麓山下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始建于唐兴于宋,历经元、明、清三朝,岳麓学风绵延不绝.是中华传统儒学一处著名的文化圣地。

  岳麓书院鼎盛时期是在南宋,当时南宋王朝偏安于杭州一隅,中原地区尽数落入胡人之手。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惨状。为了提高士气,也为了重振低迷的中华文化,著名学者张昭力邀理学家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当时吸引了全国许多知名学者来此讲学论道,这对重振中华文化,统一纷乱的思想,增强民族自信、提高民族士气可谓意义重大。此后千余年间,从岳麓书院里走出大师学者不可胜数,如周敦颐,王阳明,王船山,黄宗宪以及近代的曾国藩、谭嗣同、黄兴、等。岳麓山俨然成了中华文化一座高峰。正因为有了这座岳麓书院,此后每当中华民族遭受一次次改朝换代、山河破碎洗劫时,中华文化总能在这里找到起承转合,从这里兴起的文化思潮绵绵不绝,为中华文明输送新鲜的血液与活力。

  正因如此我是以一个朝觐者的心情来拜访岳麓书院的。七月的长沙,气候炎热,但走进书院,便感到一种彻骨的清凉,书院林木参天,古雅的粉墙黛瓦古建筑错落有致,古典秀气的廊桥将庭院联成一个整体,整个庭院没有让人紧张,压抑的学校风气,反道是处处的亭台楼阁,池塘水榭,古木假山,让人感到这更像是个休闲静养的场所。一个溶入自然,清新,闲静的修道氛围弥漫着整个庭院。漫步在这个千年庭院里,不由得不联想起一个个学术大师,在这座弥漫自由学风的书院里,与弟子们畅谈人生,理想,研讨历史,哲学的浪漫场面。心中充满了激情和向往的思绪。

  此次红色旅游,主要是拜谒伟人故里韶山和花明楼,毛刘二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丰功卓著,创建国之伟业,让世人称颂,我想二人的成长也必与这座千年书院有密切相关的吧;湖湘大地近百年来,革命热潮风起云涌,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就是是湖南人的奋斗史,从这涌动的革命洪流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只可惜从这涌起的革命洪流并没有能使民主和宪政理念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也未能使中国早一点进入民主富强的国家之列。尤其令人可惜的是,建国后,秉承岳麓书院遗风的湖南大学被改为理工科大学,数千年的岳麓文化根基被连根拨断。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圣地岳麓书院一下沉寂了,她凝成了一块文化化石,成了一处文化遗迹;让人感慨的是,千余年间岳麓书院逃脱过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洗劫,蒙古人的铁蹄没有踏灭她,满州人的屠戮不能没有灭亡她,却是她一手培养的湖湘弟子亲手毁灭了她。

今天当我漫步这座千年书院里,让人有太多的激情,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感伤、太多的无奈,一种时空错乱的恍惚感充彻于肺腑间,真的希望有一种时空穿越的魔法,能让我回到唐宋、明、清的时代,亲耳聆听大师们充满激情的讲学,来荡涤自己已被尘蒙的心灵。以此启发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境界。

  中国现在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当今国人价值观错位,理想迷失,信仰缺位,我想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一个有五千年传承的文明古国没有能让国人自信的活着,却每每让我们陷入迷茫的困境,对未来之路,充满疑虑和困惑。这真是一幕悲剧。

  我想解决这些问题还要靠对文化的振兴来解决。一个民族不能对本民族文化有很好的继承,也就不可能重树对未来的信心,这个民族就不可能有未来。在全民族高喊振兴中华的今天,如何复兴被我们践踏的中华文化,尤其如何振兴千年岳麓文化更显得非常必要。但愿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尤其是湖湘弟子能发扬和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重振岳麓文化,真正做到像这座书院大门匾额上所书写的那样“唯楚有材,与斯为盛”。
来源:五河法院网
责任编辑:郭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