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留侯世家》有云: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是说忠告的话听起来有些刺耳,让人心里不舒服,但是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反之褒奖的话就像蜜糖,听起来舒服却不利于人的进步。
小时候看《伊索寓言》记得这样一则故事,说人的一生始终都背负着两个口袋,前面那个口袋里装着自己的优点,后面那个口袋里装着自己的缺点。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只是能够看到前面那个口袋里自己的优点,却看不到后面那个口袋里自己的缺点,而对于别人,我们则往往只是看到他后面那个口袋里的缺点,却不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
现在回想起这个故事我也品出了一点味道。以此类推,每个人的两只耳朵也应该分工明确,一只听夸赞的耳朵和另一只听批评的耳朵,对于所有接收到的信息都要细细过滤,溢美之词就像温热的醇酒,闻起来幽香、尝起来甘醇,但是多饮必要伤身,更有甚者要坏了品性。反之忠诚的劝告就像是治病的良药,一口饮下,让人觉得口涩心苦,麻了舌头、呛了咽喉。生理的苦楚必定带来心理的抗拒,面对着指出自己缺点错误的人或是暗中不爽、或是恼羞成怒,有小儿女品性的可能还要泪眼婆娑,诅咒发誓说以后再也不要和某某某玩了。久而久之,毛病没改好,反倒是脾气大了不少。
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怎样让做才能让忠言和逆耳之间不再矛盾,或许是一项棘手的功课。
首先要说说这听话的学问,美学告诉我们同样的一件事物要懂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赏。同样的一句话也要懂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品味。就我们这一类所谓的年轻人来说,到哪里都是个新来的,是一只“菜鸟”。一不懂规矩二不熟流程,带着初出校园的青涩和懵懂傻傻忽忽的做事,四处横冲直撞。发生错误是在所难免,周边的人看到如此状况经常要流露出些许的非议,刚开始谁都要觉得委屈,甚至是难堪。如果这个时候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觉得这就是我的态度,你们休想剥夺我的个性,时间久了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可是换一种心态,对于别人的评议耐心的加以分析,对照自我,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不是的确有过失?我有没有影响到了别人?我能不能让自己变的更好?时常自省,积极改正,流言不攻自破,自己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而后我们也要谈谈说话的技巧,《格言联壁》中有这样两句被后人广为沿用:“静坐常思己过,闲时莫谈人非。”一面是说要严于律己,一面是说要宽厚待人。明人洪应明说:“不责小人过,不发阴人私,不念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面对别人的错误我们往往看的更加真切,如果我们希望他能够改正,直接告诉他本人比背后人云亦云要好的多,委婉而中肯的告知会让听话的人发自内心的对你表示感激,如果真的不明真相,讷言慎行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走的远了就要停下来歇歇脚,整理一下才好出发,走的快了更要放慢脚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沉淀和升华。勇往直前确实不错,但是更要记得时常回头看看自己身后的口袋,只有两个袋子装的平衡了才会走的稳当,心中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