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随笔札记
大禹治水的传说与信史
作者:曹胜  发布时间:2014-06-05 11:42:27 打印 字号: | |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鯀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这篇鲧、禹治水的神话,载于《山海经海內经》。这个故事反映了上古人民与洪水斗争的事迹。鲧窃帝之息壤治洪,解救众生,后遭处死,与希腊神话中的明知自己惨遭迫害而从天庭窃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形象,具有同样的感人的力量。

    关于禹治水,古书中还有不少残留记载,如《拾遗记》卷二:“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又见一神, 蛇身人面,禹因与话,神即示禹八卦之图, 列于金板之上”。又如《水经注 河水》:“昔禹治洪水, 破山以通河,三穿既决,水流疏分。”

    总之,禹治水时非常艰难困苦,也非常智慧,为排泄洪水,他曾开凿龙门,疏通九河,使洪水顺利东流入海。《楚辞补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这体现大禹公而忘私,心系百姓的崇高情操。

    神话,乃是原始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它所表达的是原始时代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神话起源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受到强大自然力的严重威胁,经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侵拢,但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它,制服它,于是就产生了另一种幻想,他们幻想能够出现具有起越人能力的英雄,率领他们或者帮助他们去战胜自然和征服自然,成为他们的保护者或朋友。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过涂山,“命立起庙,以镇荊山;立禹庙,以镇涂山”。由此可见,荆、涂两山庙宇均有正宗名份。

    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近几年,蚌埠地区社会、经济等方面均发质的飞跃,可谓是风调雨顺,政通民和,行行迸发正能量。考古工作亦自然取得重大进展,大禹治水的故事也从神话渐转为信史,其表现有几个节点:1、《山海经 海內经》的记载。2、禹娶涂山氏女,婚后四日外出治水,一直在外十三载,三次路过家门,顾不上回家看一看,表明大禹安家在涂山一带,这与禹墟相佐证,且有文献证实。3、《左传》:“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禹墟系大型礼仪性建筑,供祭祀之用,这与记载禹会诸侯场景完全吻合。 4、汉高祖:“立禹庙,以镇涂山。”夏禹王朝是否产生文字目前尚无定论,但从汉高袓明确“立禹庙” 的旨意, 显然是欣赏夏禹王朝的繁荣及对大禹治水精神褒扬。上述节点即可证实,禹在涂山一带生活、工作的轨迹及当时的盛世场景。禹庙己名正言顺载入史册。蚌埠地区作为淮河文化的主要起源地,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沉淀着丰厚而又多元的文化底蕴。农历三月二十八的禹庙会有始至今,朝拜的人群绵延不断。

    对此,笔者浮想联翩,曾几何,为争历史名人入籍,而炒的沸沸扬扬,而实实在在的禹庙、白乳泉等,我们为何不去发扬光大?若将荆、涂两山、禹墟等地连片开发为国家顶级旅游圣地,既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也有利于传播准河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把蚌埠建设得更美好。

来源:蚌山法院网
责任编辑:郭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