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过去,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成熟,农人迎来抢收,与此同时,江南地区迎来高温和雨水,夏播作物被匆忙而有序地根植入丰润的土壤,芒种节气,预示黄梅天的开始。
《舌尖上的中国•时节》篇有一句旁白:中国人总是将苦涩藏在心里,将幸福变成食物。
黄发垂髫年岁,未曾与洋货打过交道。记忆最深里都是乡里民间的味道与影像。南方小麦磨成粉,和少量糖精,发酵不借助酵母,锅里煮上井水,竹篾放置在离水一指节长的地方,特定树木的叶子托住经充分发酵过的小麦粉,不规则地蒸成一叶一页的小麦粑。一壶当年的好茶,配以小作坊用小香油制成的绿豆糕,粗糙混合细腻,融化成端午的味道,这才算是过了节。
而今,没再如此过节是第六个年头。
她总穿白色带小碎花的纯棉汗衫,额角细细渗出一层汗珠,掀开锅盖,白色的热气逼得人不由倒退,祖母勇敢地徒手取出蒸好的小麦粑,“去吃吧”。迫不及待地跑到客厅,举着盘子,站在电风扇面前,眼睛巴巴还望向桌上金灿的枇杷,动画片就要开始,小粑还这么烫。
举着盘子等餐凉的小孩不紧不慢成长起来,穿纯棉汗衫围着锅台作过节吃食的祖母却慌慌张张老去。千山万水,走过,相隔,始知其远不可等闲。
尤瑟纳尔说:世上的万物,世上的人们以及人们的心灵,都要消失,因为它们的美有一部分本来就由这不幸形成。
故土陪同童年消失,偏执伴随幼稚消失,选择一条大雾弥漫的道路,远处或许是山,却有清凉水面风依稀仿佛扑打面颊,前途或许无量,亦是未卜。偶遇晴爽天气,苍穹劲蓝,天地相接处,云层鳞次栉比堆砌,深浅不一,雕成远山模样。太阳吹着热风,车流中止人群,黄昏时分经过天桥常想我家乡。春天它在梦里,它也在夏天的银杏树下,秋天的群山背后,冬天它就在温暖的雪里。
年少未离家读余光中的《乡愁》,可谓“徒有其表”,以为诗有押韵,咏有顿挫,主旨突出,感情充沛,即成章句。
少年离家不读《乡愁》,亲身乡愁,才略晓人生是由场场离别和重聚交叠成像。明析此理,方趋豁达。
除却乡愁,千般世事概如此。消失和失去都是自然的质量守恒,不由凡人定夺,万物自有其理。我失去的,自有他人替我爱惜。他人失去的,纵不在我处,也在这世上有安身之所。若然消逝人间,亦伴有他物新生。
夏至未至,端午时节,该当勤勉,免得秋至仍满地荒草,像只猫一样,兼济天下之前,修得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