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流氓罪一案作出了再审判决,撤销内蒙古高原1996年作出的二审刑事裁定和呼和浩特市人民法院1996年作出的一审刑事判决,依法宣告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并向其父母送达了再审判决书。这个判决书,呼格吉勒图的家人等了18年,但是仍然让人感到欣慰,为了那个被冤屈的少年,也为了正义。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如果公正的判决永远不来,那么何以告慰呼格吉勒图的在天之灵,何以安抚他痛苦中煎熬的家人,法律也会失去威严,公众也会失去对法治的信心。
实现司法公正不仅仅是对现有案件的正确判罚,也包括能够正视和改正过去所犯下的错误。虽然呼格吉勒图的案件的再审历程并不简单,从立案审查到最后的无罪判决历时7年有余,这正说明了公平正义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正是建立在每一次的疑罪从无、每一次公正的裁决之上。一个冤假错案可能就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甚至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是任何赔偿都无法弥补,所以我们就需要尽一切可能避免出现冤假错案,避免法律被错用、滥用。近日,新闻报到相关部门已经对“呼格吉勒图案”依法展开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当年主办此案的公安机关相关领导,对冤案负责人的依法问责正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也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再次发生。
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的法治保持乐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呼格吉勒图案,于英生案,无一不彰显了政法机关捍卫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信心和决心。正义虽然迟到了,但是对于中国的法治来说,它还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