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件直击 > 执行在线
找方法,多途径,强力破解执行难题
——五河法院多举措贯彻最高法院执行工作部署
作者:崔国栋  发布时间:2016-10-18 15:07:00 打印 字号: | |

    蚌埠法院网讯 今年以来,面对新常态下执行工作的严峻要求,五河县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关于“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执行机制创新”工作主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规范执行行为,创新执行途径“多元化”。

 

    近三年来,安徽省五河县人民法院受理的执行案件大幅增加,仅就2016年而言,截止今年10月份,全院受理执行案件1457件,相比去年同期增幅达到31%。为此,五河法院结合本地区范围内的执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和寻求解决执行案件数量的破解办法,在保证案件结案数量的基础之上兼顾执行办案质效、群众满意度及社会媒体评价等相关因素,务求实现破解执行难的“特色”创新机制,确保案件得到有效执行。

 

    审执对接,保全先行促执结

 

    依法办理诉前、诉中财产保全,确保案件顺利执行到位。自2014年以来,安徽省五河县人民法院共办理保全案件579件,保全金额17892万元,其中176件案件在保全过程中达成和解。当地一食品公司拖欠建筑工程款,案件进入审理程序后,该公司在拖延的同时,准备偷偷变卖建筑材料800吨钢材,执行法官接到申请人的保全申请后,放弃周日休息,在零下10摄氏度的夜晚,立即赶到厂里对厂房外堆积的800吨钢材全程录像实施就地查封,涉及金额近百万元,最终切实维护了申请人的权利,保障了其胜诉利益可期。

 

    清理积案,身轻才能跑得快

 

    明确自身定位,作为基层法院,破解执行难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如何解决案多人少,积案重负的困境。早在2015年伊始,经五河法院党组研究决定,即提出“清积案,减负担,良性循环”这一工作目标。自2015年1月以来,全院多次召开清理积案执行工作动员会,并在动员会上重点强调在补录旧案,清理积案,处理新案的同时还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数量多的考验,所以务必全力以赴,严谨对待,在确保执行工作取得实效地同时,也必须保证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多措并举清理执行积案3166件,结案标的额突破3亿元,积案结案率达到65%以上……身子轻了,才能跑得快,案件执行得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清理积案活动,我们执行工作卸下了很大包袱,但是建立清理积案的长效机制却是任重而道远的。”五河法院执行局曹局长说道。

 

    排兵布阵,多管齐下骨头案

 

    一支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执行队伍必定是具有敢于碰硬、百折不饶执行精神的。案件执行过程不仅仅是个走法律程序的简单步骤而已,更多的,尤其针对执行法官而言,是一个漫漫长日,熬心耗血的过程。想要彻底解决执行难,那就必须敢于承担“拔钉子”的重托,将一批批老案件、难案件、钉子案、骨头案彻底拿下。

 

1999年申请人王某与被执行人李某经法院调解协议离婚后,法院判决李某给付王某16000元。可是李某在与王某离婚后,却没有按期履行法院判决给付这16000元。拿着一纸判决的王某心有不甘,无奈自己坐着轮椅行动十分不便,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后,只能将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法院执行局。可是被执行人李某常年在外打工,名下并无可供执行财产,使本案陷入僵局。

 

    虽然在这十多年间,此案辗转多位执行法官手上,李某财产查找的消息依然杳无讯,可是五河法院执行局的所有人都没有放弃过对此案的跟进。一方面每隔一段时间定期查询李某的财产线索,另一方面安排人手去李某打工的上海进行找人。直到2015年,全国法院执行网络查控系统的顺利开通,给本案带来了转机。通过操作查控系统,银行反馈来的信息显示,被执行人李某当天就在查控系统所对接的其中一家银行里办理过社保开户手续,并向其中存入500元钱。于是承办法官当机立断,果断进行查扣,并顺藤摸瓜找到了李某本人,终于在强大的法律威慑和执行法官的耐心工作下,本案的执行款一万六千元得以执行到位,送交申请人王某手中,执行不畏崎岖路,十六年案终执结。

 

    科技强执,信息查控“互联网+”

 

    传统的执行模式下,一旦被执行人刻意规避执行,玩起“躲猫猫”的游戏,那么法官只能疲于奔波却收效甚微。五河法院结合本地执行实际,在当前执行“大数据”时代,改变工作思路,打造执行工作“新常态”。建立专门的执行指挥中心,集执行案件统一管理、执行信息社会公开、司法查控银行对接、失信名单信用惩戒、集中执行中枢指挥、执行信访测评监督、评估鉴定司法拍卖及当事人案件接待咨询八大功能于一体,为执行插上信息化翅膀。通过建设内外联动、快速反应、应急备案等长效机制,以更有利的查控、更强硬的措施、更规范的执行,突破执行瓶颈,破解执行困境。

 

    整合资源构建执行联动机制。经过协调统筹,五河法院已经实现了与本地区公安、检察、房产、国土、车管、工商、地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多个部门以及全国范围内20多家商业银行的专线点对点连接,在企业注册、企业注销、协助查扣被执行车辆、置房购地、融资等方面,共同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予以严格限制,以促其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共同打造违法失信者处处受制的社会信用体系。

 

    执行法官只需要将需要查控的案件交由查控专门人员,鼠标轻轻点击,相关信息便可以自动生成并发往各协助执行单位,足不出户,执结案件。3年里共向20多家金融机构发送查询申请3897条,根据查询线索执行到位8927万元。还向公安效能平台查询车辆200多台次,实际控制79台次,执行到位300多万元。通过查控系统查询房地产1256件,控制房产价值1000余万元,依托数据平台,打造执行“0”成本,有效提升了法院执行效能。

 

    惩戒体系,力克拒执“零容忍”

 

    严格按照上级法院要求,通过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梳理媒体舆论反馈及法律学者对本地区执行工作的意见,制定了《五河县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惩戒失信专项活动的实施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以最显眼的方式,将失信者曝光于阳光之下,通过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形象曝光、限制高消费等方式,加大曝光力度,全方位挤压失信人的信用、经济利益、个人名誉、交易机会等,让其在行政审批、融资信贷、资质认证、招标投标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压缩失信者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从而实现社会舆论和个人信誉的多方面压力,让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寸步难行,迫使其主动现身,从而不得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在最高法院执行信息网公布失信名单3000多人次,在当地文化广场、流动广告车及村镇的公开栏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38人次,在五河电视台、县政务中心大厅曝光被执行人56人次,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强大精神压力。据统计,有9%左右被曝光者慑于信用惩戒的威力,自动履行义务或者与申请人协商达成和解协议。截止目前,法院利用信用惩戒执结的案件有300余件,执行到位金额600多万元。2014年以来,法院还司法拘留被执行人141人,移送公安机关犯罪线索14件,有8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繁简分流,开启执行新模式,构建执行新格局 

 

    在当前司法改革的背景之下,执行难的一大阻力便是案多人少的压力,这一问题在各基层法院尤其突出。如何用有效的司法资源来处理逐年增多的执行案件便构成了执行的一大难题,在现有的司法资源之下,合理有效优化执行配置,将执行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是解决执行困境的可取之道。

 

    从现实情况来看,若一味对所有案件按照同样执行过程和程序进行处理,只会导致案件积压,不仅不能解决案多人少的压力还可能因执行效率低下激化当事人与法院的矛盾,降低司法公信力。公正是司法永恒的主体同时效率仍需兼顾,在可供执行财产的控制上、变现上都需要注重效率,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快的解决执行案件,打击失信人,维护本地区的司法权威。

 

五河法院经过深入调研,广泛汲取各地法院优秀、先进的执行理念,结合本地实际,经过分析,在实体法律对各种规范调整的同时,也对性质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执行方法、执行措施,从而将执行案件进行区分,实现“简案简执,难案精执”的具体方针,推进执行案件程序良性循环。

 

    五河县人民法院通过“审执对接一条线”、“评估拍卖一条线”、“查询冻结一条线”、“系列案件专人负责”、“关联性案件小组协作”、“集团性案件团队配合”等多重办案模式从而优化执行程序,整合执行资源,达到全局统一指挥、条块管理,精细配置的案件分流模式。

 

    近三年来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人民调解员等基层政法资源,及时高效地化解执行矛盾,并陆续开展了“反规避执行专项行动”、“涉金融执行积案专项行动”、“涉民生案件执行专项行动”等多个专项执行活动,执结涉金融机构执行积案213件,执结标的额717.8万元;执结涉民生案件509件,执行标的额897.76万元。

 

    有效的措施,坚强的领导,精干的队伍加上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和后勤保障的大力支持,是五河法院向执行难进行宣战的资本与底气,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在转变执行思路,创新执行方式的今天,彻底解决执行难,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不再是难题。

 

 

 

 

 

 

 

责任编辑:郭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