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苹果手机不行了,还是华为新出的P9好,软件多,屏幕也大,我就刚换了个……”我在和当事人进行调解的时候,陪同而来的三个衣着时尚的年轻女孩在高声地谈论着手机、时尚、打工的际遇、所在城市的繁华……,听语气,每人每月的开销都在三千以上,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多数中学毕业就外出务工,只有节日才像侯鸟一样飞回家乡。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穿着时尚、新潮,举手投足间映射着城市的繁华,展示着“混得好”的光鲜。而留在家里的,基本都是些老人和孩子。老人们守着几亩薄田,带着孙子、孙女过活,甚至于,大多数的老人还要负担孙儿辈的开销。可以说,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成为了“甩手掌柜”。
在农村工作多年,见多了在贫困中极度节俭的父母,见惯了衣服仅仅用来御寒和遮羞的老人,也亲眼见过浑身上下拿不出五块钱的赡养案件的当事人。老人们的节俭和生活条件的艰辛是很多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无法想像的。老人的困窘和年轻人的“张扬”也形成了冰冷而又鲜活的“落差”。
老人们对儿女的爱,儿女们见了世面以后的那种“欲”,在每一个村庄甚至于每一户人家里交织纠缠。这种落差和碰撞并非哪一个人,哪一个地区能够解决。
可以说,纠正和减轻这种落差和碰撞对“三观”的冲击,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关头。而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对于子女的抚养和老人的赡养问题敢于发声,以典型促履行,用案例进行宣传和引导,用法律的力量去维护千百年来农村的纯朴和家庭的温情
绵薄之力,又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