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件直击 > 案件时讯
独占赔偿起纠纷 法官耐心调解挽回亲情
作者:徐婷婷  发布时间:2018-05-04 08:49:24 打印 字号: | |

      蚌埠法院网讯  2014年9月,曹某的丈夫张某被故意伤害致死,曹某一家因此获得了一笔赔偿金,这笔赔偿款中包括张某父母的赡养费,总计128万元均打入了曹某的账户。逝去亲人本已让家人沉浸在无比的伤感中,可是曹某与其公婆却因这笔赔偿款多次发生争执。

     积来已久的矛盾终于在张某的母亲去后世爆发,由于曹某既没有给付赡养费,也未回家参与办理张某母亲的后事,这让张某的父亲更加生气,也因此多次信访。2018年2月,固镇检察院以被告人曹未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向固镇法院提起公诉。庭审中,曹某虽当庭自愿认罪,但拒不说出赔偿款去向,也坚决不愿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

     一边是拒不执行,另一边坚决要求法院执行到位。参与该案的法律援助律师也表示通过他对案件的了解,双方矛盾很大,积怨很深,调解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在分析案情后,承办法官没有一判了之,为了挽回亲情,法官认为该案应以调解为主,强制执行为辅。

     因为曹某很难会被说通,承办法官另辟另辟蹊径,通过法律援助律师找到了曹某子女,在与曹某子女接触过程中发现,曹某的女儿很难沟通,而曹某的儿子比较关心母亲,但是曹某的儿子表示自己没有能力,且不知道其母亲将钱藏到什么地方去了。案件再次陷入僵局。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经过数十次的电话沟通,四次约到法院面对面调解,在承办法官情、礼、法的劝说下,曹某的儿子终于松开了口,愿意给付自己爷爷应得的那部分赡养费。同时,承办法官通过张某的其他兄弟姐妹也在做张某父亲的工作。慢慢地双方的矛盾逐渐缩小,调解由原来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最终双方达成给付11万元的口头调解协议。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眼见事情即将圆满落地,心可以放下了。但当法官通知双方来法院制作协议时,申请执行人的子女提出老人90多岁了,行动不便,能不能达不成协议他们存在疑问,不想让老人白跑一趟,怕老人身体吃不消。另一方面,曹某儿子想要把钱亲自交到其爷爷手里,一番调解后,曹某的儿子向法院交了5000元保证金保证按照协议履行,曹某的公公赶来了法院。

     在调解现场,曹某的公公却当场反悔,称11万元付清后曹某的儿子需再出具20万元的欠条,眼看着调解又要失败了,承办法官又是一个多小时的的劝说。经过法官苦口婆心的劝说,双方各吐心声、各诉怨气。当曹某的儿子连声喊着“爷爷”的时候,承办法官们也开心的笑了起来,双方终于同于按照之前的约定达成了协议。在法官的多方努力中这起案件终于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家人,原本应该亲密无间,互为依靠,可有时却因为种种原因引发纠纷。遇有矛盾时家庭成员之间应积极沟通,莫让亲人成“路人。

责任编辑: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