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得一孙儿,我回乡庆贺。
晚间,侄儿甚是闹人,母亲便放下手头琐事,趴在摇篮边哼起了摇篮曲。一声甚似一声绵长,调子似有昆曲里的浓厚鼻音,又似越剧里的婉转咿呀。我细听一时,隐约泛出困意,侄儿却早在哼哼呀呀中睡着。小时候,我也曾无数次在母亲的摇篮曲中沉睡。
回来后,我效仿母亲,哼着那曲子哄孩子睡觉,孩子略微调皮,称不懂外婆家的话。于是,我便换成了孩子能听懂的词句,果然,孩子在这悠长的轻哼中很快沉沉睡去。自此,孩子晚睡的毛病便止住了。只是,每次哼起母亲的曲子,便开始想念母亲。
小时候,家乡本就有听戏的风俗。每天早晨,母亲在录音机播放的黄梅调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偶有熟悉的桥段,母亲便跟着一起哼唱。我在母亲的歌声里长大,在一遍遍听过的故事里,我也开始跟着母亲歌唱。还记得,在倾盆大雨里,为了抢收地里的花生,我和母亲在田埂上放上板凳,怀里撑着雨伞,我们一边摘着花生,一边对唱着《小辞店》。多年以来,这样的场景我一直难以忘怀。母亲在艰难的日子里,用歌声给了我坚强不屈的个性和乐观开朗的脾性,在以后很长的日子里,我都未曾认为自己能被世界遗忘。
再后来,母亲学会了使用手机唱歌软件。每次,母亲在软件里唱完,便发给我听,很是骄傲和炫耀。有时候,我也会和母亲比拼,母亲会指正我吐字吐词不够字正腔圆。我自认为是青出于蓝了,只是会故意扭转音调,只为能和母亲多些谈资和聊天时间。
母亲总是自责读书不多,只能将自己所会的尽数教予我,在我看来,母亲已经是很能干的了。结婚后,婆家老小也喜欢听歌听戏,偶尔全家聚集之时,大家便撺掇着我唱两曲。唱完后,婆婆便异常自豪。我知道,婆婆的欣喜和我母亲的骄傲是一样的。母亲曾取笑我:你这点功底,哪能哄得住人家,都是给你脸面,可不要太张狂了。母亲的谦卑,我自幼学习并深记于心。
母亲的歌谣,影响了我很多年。我每唱的一曲,每哼的一歌,都是母亲在早年艰难日子里,对我无限的疼爱和期望。今后,我的歌声里,更添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