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唯有青春与梦想不可辜负。花开正好,微风不燥,我们扬帆,起航。
青春,青春是什么?是五月的花海,灿烂无比;是海边的浪花,永不停息;是仲夏的骄阳,激情四射。如果说青春是色彩斑斓的一匹布,那么走过军旅的青春便是布上最耀眼的一片红。
2015年,我在看天津8.21爆炸事故的新闻时,有这样一句话令我感触颇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在训练吃苦,在用青春为这个国家撑起一片蓝天。所以在毕业后,身为一名幼师的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携笔从戎,参军报国。很多人不理解我的行为,认为,一个女孩子明明可以选择更加安逸的生活,为什么非要去部队吃苦受累?因为他们不知道当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和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那该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还记得我在部队训练的第一个科目就是站军姿。我们贴着墙根练站立,对着镜子练仪表,脖子处卡着别针,膝盖处夹着纸牌。就一个基础的军姿训练,让我在12月的冬天站出了满头大汗。为了练眼功,我们迎着阳光,迎着风沙,经常泪流满面。还记得刚开始学慢步的时候,我总是找不到感觉和技巧,每天一个动作要重复成百上千遍。
仪仗队的动作要求踢腿带风,落地砸坑,每个动作都充满力量感。不管是在炎热的盛夏还是寒冷的三九,我们都要在仪仗队的操场上一步一步的练,一厘米一厘米的抠。就一个小小的蹬翘让我蹬到小腿抽筋,一个小小的脚尖在无数次压出了眼泪的过程中慢慢统一。我们穿着沙袋练踢腿,练到脚腕肿得像个馒头连鞋都穿不进去。当开始练枪的时候,每个人的手腕都是又酸又疼,吃饭的时候抖得连筷子都拿不住,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用左手把右手的指头一根一根的掰开。这些艰苦的训练,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仪仗队,我们上任务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要求和思想分析才有机会走上检阅场。然而,练兵场如战场,没有男兵和女兵之分,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军人。我们和男兵一样的要求,一样的训练强度,作为全军唯一一个男女混编的受阅方队,我们要和男兵踢一样的高度,走同样的步伐。为了标齐,本就肩窄的我们要一直抬着臂肘,保持三小时不动,为了做到肩枪一小时不变形,端抢走百步不松劲。我们在原本七斤重的礼宾枪上再挂一个三斤重的水壶来锻炼臂力,在检阅室做举枪敬礼时,为了达到整齐,男兵只需要把枪举到鼻尖,而我们则需要举到头顶。因为长时间穿高跟鞋站立,导致腿部静脉曲张突出的血管像蜈蚣一样蜿蜒地攀附在腿上,即使是在生理期,大家也会咬着牙坚持训练,没有一个人想过要放弃,还有的人脚上磨了泡,竟然把靴子剪一个洞,泡刚好露出来,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真的值得吗?但是每当我圆满完成党和国家授予的神圣使命后,内心更多的是一种骄傲,深深地感受到“献身仪仗,为国争光”这八个字的内涵与力量,所有的劳累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自豪。
那是我第一次以正式队员的身份执行任务,在执行任务前,我们会进行细致的任务准备。小到颈后的碎发,发髻的规格,马靴的擦拭,礼服的熨烫,甚至是妆容的标准,事无巨细。因为这是一场室内任务,没有阅兵式,只有举枪敬礼一个动作,尽管如此,在执行任务前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回想任务流程,生怕明天在任务现场有一丁点儿的差错,检阅场上无儿戏,一个小小的纰漏,都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我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到了正式任务那一天,我盘着标准的发髻,画着精致的妆容,穿上锃亮的马靴,坐上了前往任务现场的大巴,从南操场到长安街,一路相伴的是蓝天,是红旗。人民大会堂,原来那么耀眼,当我站在大会堂里面,听着两国国歌响起的时候,内心真的体会到了那种力量,那是仪仗兵的力量,更是大国外交的力量,是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是中国的力量。
3年的军旅年轮,1000多个日日夜夜,26000多个小时的平凡坚守,绿了军装淡了红颜,伴随着铿锵步伐,我的梦想小舟,从这里悄然起航……
每个人对青春的定义不同,而对我来说仪仗重于生命,事业高于青春,便是我对青春最好的诠释。习总书记曾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砥砺前行,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我们的祖国在成长,作为新时代青年人,自然有义务去陪伴祖国一起成长,我想,这份陪伴的另一个名字叫奋斗。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只有年少轻狂和敢打应硬拼的勇气,更赋予了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执着。一朝从军路,一世家国情,只要祖国一声召唤,不管年岁几何,若有战,召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