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随笔札记
努力寻找最佳方案
作者:房鑫  发布时间:2023-07-06 09:30:18 打印 字号: | |

我们有个统一的“工号”叫人民法官,我们有个共同的目标是赢得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点赞。

 

 “姑娘,你工号多少,回头我让我儿子给你点个赞,我搞不好网上这些东西。”这话听上去像不像对银行人工客服的评价反馈?没错,这的确是一通反馈电话,只不过电话那头是我处理的一起讨薪案件中刚收到调解款项的当事人。刘某拿着白纸黑字的条据却迟迟要不到工资,包工头张某以一句欠条系复印件把自己推得一干二净。刘某在庭上一边叹气一边抹眼泪。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一审结合查明事实和相关证据支持了刘某的诉请亦裁判有据,但庭前经查询关联案件,我发现这个张某是法院执行局的“熟客”,拿到胜诉判决却拿不到真金白银的可不差刘某一个。考虑到刘某胜诉权益可能无法及时兑现的现实情况,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工作理念出发,我开始做张某的调解工作。为了让张某主动拿钱,我首先向其释明了相关法律规定,然后进一步将心比心地跟其沟通。几番思想动员后张某终于松口,刘某也在数额上作出了让步,最终由张某一次性支付2万元后纠纷就此了结。


尽善尽美,将工作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最好,是我给自己划定的工作标准。调解刘某这个案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许可以再多开一个庭,再多拟一份判决书,但却换不来刘某拿到钱那一刻的喜悦和对法院工作的肯定。我常常在想,到底什么才叫定纷止争?面对纷繁复杂、各不相同的案件,唯有从实质性化解纠纷的思路出发有针对性地寻求突破口,才能得到我们的预期。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起父亲起诉儿子要求偿还借款10万元的案件,儿子辩称该款是父亲向其补偿的抚养费,应视为赠予,拒绝偿还。在充分了解双方诉求后,我感到本案症结实际是父子分开多年导致的“心结”。通过和父子俩讲道理、说情理、释法理,在多轮背靠背调解后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由儿子以生活费形式每月向父亲支付2000元直至款项付清。目送儿子搀扶父亲走出法庭的那一刻,我知道即使这个调解协议未能让父子俩彻底消除芥蒂,但与一纸判决相比,他们却多了一个缓和的契机和割舍不掉的理由。如果时间能让他们从此往后重拾亲情,也将令我更加笃定自己从事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能动司法,止于至善。作为新时代的法院青年干警,既要依法依规办案,更要用心用情做事,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法定范围和法律空间内找寻最佳解决方案、达到最佳处理效果,才是能动履职的本义所在。上述两个案件,依法判决其实都不复杂,但努力寻找比“一判了之”更好的解决当事人诉求、化解当事人矛盾的路径。不正是法官这一以法载道的职业所向吗? 我认为,案件能调尽调,当判则判,通过转变司法理念,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方式、理解得了的法理、接受得了的道理,适法办案,明断是非。

融通情理法,厘清善恶丑。我们有个统一的“工号”叫人民法官,我们有个共同的目标是赢得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点赞,我们有个共同的愿景是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为无辜者撑腰,让无力者有力。

(文/房鑫 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卢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