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院新闻
《人民法院报》新年第一天深度报道蚌埠法院“村居微法庭”工作
  发布时间:2024-01-02 17:24:41 打印 字号: | |

蚌埠:1134个“村居微法庭”挺立诉源治理一线

怀远法院村居微法庭汇聚多方力量,共同研判如何化解一起矛盾纠纷


一城淮河水,千年珍珠城。安徽省蚌埠市因盛产珍珠而又名珠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蚌埠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面临着新业态发展迅速、人员流动频繁、群众需求多元等多重社会治理方面的考验。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基层治理新需求,坚持能动司法,在党委牵头协调下,主动对接基层组织,建成覆盖辖区所有村居的1134个“村居微法庭”,深入乡村社区源头防范化解矛盾纠纷。


——兜起千家万户的急难愁

“事情既然这样了,就按张法官说的,明年再让老王给咱们免费耕种一季。都乡里乡亲的,老王也不是故意的,大家都相互理解一下。”“大家也别再为这事一直烦心了,该干啥干啥。别影响大家出去挣钱。”近日,怀远县河溜镇大成村治安主任兼微法庭庭务副主任朱玉仿劝村民们道。


怀远县法院村居微法庭联系法官与镇村干部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查看麦苗长势


就这样,困扰大成村117户村民近半年的“烦心事”谈妥了!

原来,大成村117户村民曾先后委托河溜镇杨湖村的王某用机器给麦种选种,但经选种的麦种播种后出现了不出苗、死苗等缺苗断垅情况。村民们多次找王某讨要说法,双方就此发生纠纷。村民们又集体到镇里要求解决问题,并称解决不好就去上访。

朱玉仿排查出这起群体性纠纷后,及时与微法庭联系法官张乃邓沟通。张乃邓与镇、村干部多次进村入户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一起到田间对麦苗出苗生长情况进行实地勘验,并经向农技部门咨询,搞清了损失的产生是因选种时麦种遭机器碾压破坏了胚芽所致,并非人的主观故意。

在大成村微法庭里,镇、村干部和法官齐聚一堂,大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多层面权衡利弊,摆事实讲道理、说人情论乡情,终于形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决定以王某无偿为受损村民提供耕种作业方式代替赔偿,117户村民的“烦心事”得到了实质性化解。

“讲实在的,协调化解纠纷远比判决案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但一想到能够在源头上实质性化解矛盾,妥善处理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张乃邓深谙诉源治理的关键在于从源头上“治未病”,及时为民纾难解困。

蚌埠市两级法院正是依托覆盖全市村居的微法庭“矩阵”,深入乡村社区,整合多方力量,向矛盾纠纷引导和疏导端用力。2022年启动微法庭建设以来,共在群众家门口化解纠纷2000余起,以法为梭穿越阡陌,有效兜起千家万户的急难愁盼。


——让公平正义加速抵达群众心田

“王法官,赔偿俺的钱都到账啦!多亏了您帮忙算清了账。这么快,钱就给打到账上啦。原先一想到要打官司,我就愁得睡不着觉。孩子他爸也愁得头疼,真怕俺一告食品厂,他这个保安也干不成了。这样一来都算清啦。我的手恢复恢复,要是还能劳动,还可以考虑回厂里上班。王法官,真要好好谢谢您……”

许大姐在电话里讲着讲着,声音有些哽咽。听得出来,许大姐的感激是由衷的,她没想到不跟厂里“撕破脸”打官司,困扰自己的一堆“头疼事”就都妥善解决了。 

2022年底,许大姐在固镇县湖沟镇某食品厂食堂上班时,左手不小心被压面机压伤。因为就赔偿问题与食品厂协商未果,许大姐一直在为要不要起诉左右为难。

湖沟镇兰石村微法庭庭务副主任黄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与固镇县人民法院法官王静沟通,微法庭及时介入了这起纠纷。

“大多数群众,万不得已是不愿意打官司的。就像许大姐,老公也在这家食品厂当保安,自己又不怎么懂法,到底能赔偿多少钱,她确实搞不太清楚。”黄伟说,“正像许大姐讲的,法官都讲了,法律规定也都找给我们看了,我们相信法律,相信法官!”

“食品厂在明确的法律规定和详细的释明下,也弄清楚了自己的赔偿范围。这样沟通起来,大家心里都有了底,纠纷很快化解掉。”王静说。

“蚌埠全市法院干警深入村居蹲点式服务,强化专业法律知识供给,对基层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起着关键性的催化剂作用。”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卫彬教授评价道。

固镇县法院村居微法庭联系法官走进群众家里了解“急难愁盼”


微法庭村居干部定期排查辖区矛盾纠纷,及时与微法庭联系法官沟通;联系法官发挥专业优势先行介入,积极参与并指导纠纷化解。2023年以来,蚌埠市两级法院联系干警共下沉村居3800余人次,参与化解纠纷1500余件,在前端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900余件,让公平正义加速抵达群众心田。



——铺就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底色

用好一个典型案件,胜过千百次空口说教。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婚恋观的多元化,涉彩礼纠纷多发。怀远县人民法院就将一起诉请返还彩礼案件“搬”到了被告所在村的微法庭公开审理。

小蒋和小刘经媒人介绍相识而发展为恋爱关系。恋爱期间,小蒋及家人以见面礼、压岁钱、过节费等名义向小刘支付了多笔款项。后双方因出现矛盾且难以调和而分手,小蒋将小刘及其父母诉至法院,要求返还彩礼。

庭审现场,法官就案件事实进行了详尽的法庭调查,耐心向当事人释明相关法律规定,综合分析当地风俗、双方共同相处时间、彩礼用途等因素。在法院组织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案件进行现场普法,接受村民咨询,倡导村民树立正确婚嫁观念,进一步提升审判“附加值”,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

2023年以来,蚌埠市两级法院先后深入各微法庭组织巡回审理案件159件,受到群众欢迎,以案释法、就案普法效果明显。

禹会区人民法院结合发生在马城镇某村因彩礼民事纠纷上升为刑事案件的真实案例,策划拍摄普法微电影《“升级”的彩礼》,该微电影通过线上被分享至1134个微法庭。

“蚌埠市两级法院以村居委会为基本布点建设的‘村居微法庭’,集快捷解纷、司法协助、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正是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全国人大代表闫永志对“村居微法庭”大加赞赏。

“常法官,我们村村民有几个法律问题想向您当面咨询一下,您可以抽空来一下吗?”马城镇孝仪村微法庭庭务副主任马福雨给联系法官常玲打来电话。常玲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后,下午便赶到了村里。

禹会区法院村居微法庭联系法官前往村民家里“拉家常式”沟通情况

各微法庭联系法官每个月都会去联系村居,随时接听村里的电话咨询,村里有邀请必安排时间到场,耐心倾听村民的问题,认真解答群众的疑惑,潜移默化引导基层社会治理逐步步入法治轨道。

一个个家庭的“小和谐”“小幸福”,联结成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大平安”“大稳定”。蚌埠市两级法院微法庭凝聚起多元解纷强大合力,推动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解决在诉前,积极为基层治理铺设法治底色,筑牢基层社会长治久安法治根基。

“小支点”撬动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淮上明珠”蚌埠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院长心语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蚌埠模式

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高仁宝


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关乎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繁荣稳定。蚌埠中院针对基层社会治理新需求,从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认识高度,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寻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更优路径,联合蚌埠市委平安办出台文件,辖区两级法院主动对接村居基层组织,以群众管用、爱用、受用为导向,以村民委员会为基本布点,牵头建设覆盖所有村居的基层社会治理共享平台“村居微法庭”1134个。

全市法院充分结合辖区乡(镇)、村(居)分布情况,探索“一根网线、一个终端、一支团队”的配置标准。法官通过在线就可实现智能司法服务、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

我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有机结合,通过微法庭实现两级法院干警和村居的对接。与镇街、村居干部一起组建微法庭工作团队,通过审判力量下沉、审判法庭下移、诉讼服务下倾,推进法治引领并实质性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采取以案释法、普法宣传、专题培训等方式,有效引领基层组织树立法治思维,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努力为基层社会治理铺设“法治底色”。

我们认真践行“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要求,着力提升基层村居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通过“村居微法庭”这一平台,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司法确认衔接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整合多方解纷力量,向矛盾纠纷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群众间的各类矛盾纠纷,让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在家门口就能够依法妥善解决。

蚌埠市两级法院“村居微法庭”建设着力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法治化转型,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以法为梭穿越阡陌,有效兜起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积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蒋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