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蚌埠法院的故事,是从微法庭开始的……
初识
两年前,我初入法院,微法庭正值部署推进。
9月,我进院后参加的第一场会议,就是全市法院村居微法庭建设动员部署会,这是我与微法庭的“初识”。
部署会上详细解答了为什么要建村居微法庭、建成什么样的村居微法庭以及怎么建好村居微法庭这三个问题,我和全体参会干警一样,被村居微法庭的工作谋划所振奋。
后来正式加入立案一庭,村居微法庭作为我具体参与的一项重点工作,遇到的困难挑战也接踵而至。
挑战
实施方案有,工作制度有,如何推广?如何打造亮点?
当时横亘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就是工作推动不畅,缺少着力点,难以以点带面的推广微法庭工作。经分析研究,决定当前阶段需重点推动示范点建设。
“跑!一家一家跑!”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我仍是历历在目,大到选定的示范微法庭是否适宜推广,小到背景墙、办公桌椅、摄像头等设备的摆放,领导们都进行了悉心指导。
鉴于示范点的建设进度不一,我们又组织了微法庭的现场观摩座谈会,通过现场观摩学习经验、交流互鉴、查摆不足。
23年5月底前,全市范围内成功打造标准化示范点20个,并将持续打造微法庭示范点作为一项创新举措。
成长
23年10月,微法庭集中下沉行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我协助包保的香都社区,恰好提出了普法讲座的需求。
一连几个晚上我都在思考,如何能够为社区居民们带来一场通俗易懂又具有受用意义的普法讲座?
涉及社区居民最常见的纠纷也就是邻里纠纷和物业纠纷,小纠纷也可能引发大问题,需要对相关权利义务进行详细说明和解答。还有大家非常关心的涉未成年人案件,我选取了校园嬉闹、高空抛物、网络打赏三个频频出现的关键词,以案释法。
还特别为社区居民们定制了《借条》模板,看到听讲座的居民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存,我心里突然涌出一种无名的自豪感。
依托普法讲座,规范未来可能发生的法律关系,这便是村居微法庭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的真实写照。
凝聚
村居微法庭,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精神要求的生动实践;也是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实质化解的有效形式;还是人民法院创新能动履职,助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创新举措。
村居微法庭的理念、逻辑、方案,是经过前期调研实践和理论论证出来的,其正确意义毋庸置疑,推进的关键就在于“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要求执行。
只有创造更多属于蚌埠法院人的微法庭故事,才能书写更加厚重的蚌埠法院故事篇章。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