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来蚌山法院已有两年时间。回想这一年,我既有感动,又有启发,也有困惑,但这一年,我在积累中成长了一些,跃进了一些。
“人民法院要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工作报告强调的。在我院高案件量的巨大压力下,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象尤为重要。
为解决人民群众“诉讼难”的问题,我院持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对案件采用互联网办公办案的方式,有效地化解了短期困扰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我所在的蚌山法院行政庭坚持贯彻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充分开展网上审判、电子送达、微信证据交换等线上工作方式,使诉讼当事人能够网上缴费、开庭、调解、送达等。面对有些年龄较大且未委托律师的当事人,“法官”变身“教师”,一步步教会了当事人利用手机网上开庭、完成法律文书的电子签收等,全力做好在线诉讼服务工作。作为法院一员,我感受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就在前不久,有十几个批量案件,当事人及委托律师都在外地,案件双方当事人都无法来蚌,为了减少当事人的诉累,此批案件从立案、审理、举证、质证、送达等各个环节全部采用线上办理,实现了全流程在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让群众“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在开庭时,承办法官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厘清法律关系的前提下,妥善化解“官民矛盾”,促进“官民和谐”,耐心细致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一方面做好原告们的工作,另一方面与被告出庭负责人沟通,纠正行政机关错误行为,提出建议,最终通过线上调解的方式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通过这批案件的结案,我明白了审理行政案件,不仅仅是要查清案件事实,依法作出判决,更重要的是实现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在“官”与“民”双方的利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就在这个月,有一个司法救助的案件让我印象深刻。年过八十的田某与单某因借贷问题发生纠纷,后经法院判决后,单某未能依判决履行,田某遂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查明单某无财产可供执行后,田某隔三岔五来院,要求法院解决问题。2022年12月,田某以面临生活急难愁盼为由向我院申请司法救助。由于申请人年迈,行动不便,承办法官受理该案后,我跟随承办法官一道到申请人家中和当地村委会实地走访调查,详细核实了田某的实际家庭生活状况。经核实田某是村里的低保户,年迈体弱,身患多种疾病,且爱人受伤后因无住院治疗费用,只能在家休养,借贷给单某的款项也是从他人手中借来的,目前生活十分困难。最终决定给予田某30000元的司法救助金,及时缓解了田某的家庭困难,帮助田某一家渡过难关,重拾生活的信心。这就是司法救助的力量,它可以为脱贫攻坚献一份力,也可以让这个社会有更多人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从而相信法治的力量。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每一年我们都在司法为民的路上奔跑,青春在荡漾,故事在延续,路途虽漫长,万事尽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