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印发通报,对在2023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的100个集体和200名个人予以表扬,其中,安徽4个集体和7名个人上榜,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庭庭长周平成功入选,也是蚌埠市唯一获评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近年来,禹会区人民法院自贸区法庭工作成效明显,先后获评“全省知识产权审判先进工作集体”“市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庭内两名干警获评“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先进工作个人”荣誉称号。
一、创新机制,深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针对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呈逐年快速上升的态势,作为庭长,周平一方面充分利用“知产+N”调解平台,对部分争议事实明确、案件涉诉标的额较小的知识产权纠纷,即时分流案件,积极推进诉前调解工作,利用与市仲裁委合作成立的诉裁对接中心,成功调处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00余件。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审判机制,持续推进知识产权的“三合一”审判机制,高度重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之间的程序衔接,实现知识产权的全方位救济,确保裁判结果内在协调统一,并善于运用既定裁判规则,准确认定侵权事实,力争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交易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平衡,正确适用法定赔偿,在判决中分析和阐明具体情形与确定赔偿数额之间的联系,保障类案尺度的协调与差异化并重的平衡。
如今,自贸区法庭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呈现“一高四低”态势,即调撤率高,上诉率、一审裁判被发回重审率、一审裁判被改判率、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均呈下降趋势,并低于同期其他民事案件,没有一件民事或刑事案件被提起再审,审判质效持续向好。
二、创新模式,打造护航企业发展“新样板”
如何平衡好知识产权刑民交叉案件中,重视对刑事犯罪的惩治和忽视对被害企业的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周平采用了新的处理模式:即采取刑民并举,在刑事案件中积极引导知识产权权利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揽子解决刑民交叉问题,创新将“被告人认赔”+“被害人谅解”两个对应因素作为从宽处理的衡量基石,打造知识产权刑民案件“量民定刑”的处理方式。
蚌埠市蚌山区某医疗科技公司系本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该企业在疫情期间所生产的口罩及其他医疗产品因生产质量好、标准高而销量大增,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部分不法分子为牟取不正当利益,大量仿制销售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周平充分应用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新模式,多次登门了解企业的受损情况和意见,并积极推动被告人认赔损失,将取得谅解作为适用缓刑的重要参考因素,最终该企业获赔179万余元,为企业生产经营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维护了企业的品牌和声誉。
2023年以来,29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促成被告人赔偿被害企业各项经济损失263万余元,29件民事诉讼纠纷与刑事案件同步得到解决,该模式的提出和实践应用,切实提高了被告人认罪伏法率、刑民交叉案件源头治理效率以及被害企业经济赔偿满意度,并入选安徽省自贸区蚌埠片区创新案例。
三、创新理念,持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
针对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复杂多变,周平始终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对于新技术、新类型的知识产权案件,积极钻研其中的技术要素,为准确把握案件的争议焦点,公平公正作出审判奠定坚实基础。
在审理涉及某国内知名白酒品牌的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件时,针对案件受害人在证据中展示的白酒鉴定报告,周平通过详细收集资料,认真学习了解白酒鉴定的要素和成分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最终排除了证据中的疑点,准确查明了案件事实,在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也切实保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
白天忙着办案,夜晚仍笔耕不辍。周平积极参与司法调研和案例编撰工作,多个裁判文书在全市“精品文书”等评选中获奖,撰写的案例曾获省案例一等奖,多篇知识产权学术论文荣获省三等奖、优秀奖等荣誉,并被聘为自贸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实践基地专家库成员,获评区高质量跨越发展先进个人称号。
作为一名知识产权法官,周平深知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对于创新驱动发展和优化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做实促公正、提效率,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在每一次的法槌起落间心存敬畏,慎之又慎,扎实做好创新发展的法治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