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县人民法院积极推进仲裁与诉讼的有效衔接,近日通过“法院+仲裁”的多元解纷模式,成功调解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郑州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已顺利拿回首批工程款260万元。
据悉,A公司与蚌埠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签订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A公司承包B公司产业园的改造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双方对工程造价进行了结算,B公司尚欠A公司工程款940余万元。A公司催要未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
受理案件后,法院第一时间启动了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寻找最佳的纠纷解决路径。
考虑到该案的权利义务清楚,如按照正常诉讼流程处理,不仅会增加双方诉累,也不利于企业发展,为实质性化解纠纷,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健康有序发展,法官遂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向其介绍仲裁调解的优势。
“只要能尽快收回货款,我司同意调解。”
“只要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我们也同意。”
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法院即刻启动诉裁对接流程,将该案件分流至县诉裁对接中心。
在仲裁员多轮耐心细致的协调下,双方就付款期限和付款数额上的差距逐渐缩小,但离达成一致还存有分歧。
于是仲裁员邀请法官共同参与化解,耐心倾听、解答疑虑……在充分考虑双方之间的往日合作情况、B公司的运营现状及偿付能力下,法官从最大限度修复双方之间的商业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导互谅互让、换位思考。
最终,在法官和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下,促成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签定调解协议当天,B公司现场支付首批工程款260万元。
下一步,固镇县人民法院将持续强化“法院+仲裁”的联动,实现司法与仲裁工作优势互补、融合互促,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共同携手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